鎮國將軍
跳到导航
跳到搜索
鎮國將軍或鎮國大將軍是中國明、清兩朝時的爵名。在明朝用以授郡王諸子;而在清朝時為宗室封爵的第九級,在不入八分輔國公之下,一等輔國將軍之上。
明朝[编辑]
明朝時,除了郡王長子(嫡長子的封號)外,原則上一律封鎮國將軍(但也有因為是濫妾所生,降等為輔國將軍的)。從鎮國將軍開始,不可世襲,諸子皆降一等封將軍或中尉,至奉國中尉則不再降等[1]。
- 鎮國將軍的正妻稱鎮國將軍夫人。鎮國將軍的俸祿為每年1000石(一半本色糧,一半鈔;嘉靖四十四年改為三分本色糧,七分折鈔)。
- 鎮國將軍之子全封輔國將軍[1][2],女兒稱郡君。郡君的俸祿為每年400石(四分本色,六分折鈔;嘉靖四十四年改為二分本色,八分折鈔)[3]。
以下著名人物曾經受過這個封號:
清朝[编辑]
![]() |
本页面有满文字母,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須支持特殊字母与符号才能正確显示为滿文字母,否则可能變成未成連寫體的字母或其他符號。 |
清朝时期的镇国将军(满语:ᡤᡠᡵᡠᠨ ᠪᡝ
ᡩᠠᠯᡳᡵᡝ
ᠵᠠᠩᡤᡳᠨ,转写:Gurun be Dalire Janggin)是宗室的一种爵位,其地位次于不入八分辅国公,高于辅国将军,为不入八分公的一种。
参考文献[编辑]
|